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董事、知名海外投资专家:郑晓军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我国自贸区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形成包括邻近国家和地区、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贸区网络,使我国大部分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

据悉,绿野本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经济学家,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董事郑晓军教授或将参与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的筹备工作。郑晓军教授是国际产业经济学家、海外投资专家、离岸金融专家、产业生态圈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主要从事产业生态圈理论体系、国家共同体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以绿野资本集团为基地,从事加勒比海、地中海和阿联酋地区的国家和自由贸易区的投资促进和服务,从事海外产业地产(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离岸金融机构(离岸银行、离岸保险、离岸信托)的直接投资,从事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总部、地区总部设立)、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绿地投资、收购兼并)、离岸金融(离岸银行、离岸保险、离岸信托、人民币离岸金融)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郑晓军教授日前接受国内记者的专就我国在海外投资成为新常态下的,中国海外自贸区建设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如下整理。

当前,在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格局中,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TPP、TTIP和欧日自贸区等自贸区谈判,推进某些大国为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获得新的全球竞争优势。对中国而言,产生的最大影响将是国内企业对外出口更加困难,如纺织服装贸易、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将面临冲击,除了因为关税因素而造成价格上没有优势以外,还会受到更严重的法律和社会歧视,因为TPP不仅仅是贸易关税协定,而是涵盖关税、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TPP为例,尽管美国方面表示,欢迎中国等国家加入,但TPP规则当中零关税、国企改革、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定,直指中国经济的深层制度问题,每一项都需要时间来改革和完善,短期时间内加入,基本不太现实。

中国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新议题谈判。加快推进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规则制定,才可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中国要在海外寻找一个桥头堡阵地,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最好的形式就是设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区”。

转向“产业生态圈”模式

随着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常态。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会有更多企业走出去。

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麻烦和纠纷也越来越多,除了对当地文化、安全、法律、习俗不熟悉外,还跟整体思维模式有关。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少还处在“打猎模式”阶段。所谓打猎模式,就是发觉某个行业有钱赚,或者某个项目利润高,就立刻投资,是一种孤军作战、单点突破的方式。虽然我们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国内的“老虎”,但在整个国际产业生态圈中难言优势,一旦到了国外的“平阳”地带,很可能落得“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地步,被目的国的竞争对手、政府反对党、议会反对派、司法系统、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工会组织、土地业主、本地供应商等形形色色的“犬”所欺负,“老虎”最终有可能被“犬”赶走甚至被吃掉。

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转变思维模式,从“打猎模式”转向“产业生态圈”模式,要抱团建立我们自己的根据地,在根据地内要考虑产业与产业之间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在根据地外要考虑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里所说的“产业生态圈”,已经不单指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还包括企业对当地法律法规的了解,企业与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企业与当地劳工组织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的生存发展需要氧气、水、食物和住所一样,企业的生存发展也需要建立一个“生态圈”。

所以我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在海外寻找一个桥头堡阵地,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这个生态圈的最好形式就是“自由贸易区”了。

海外建自贸区成为首选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认为是我国自贸区战略的排头兵。与国内其他自贸区定位不同,上海自贸区定位之初,就是要突破大中华圈,面向更广阔的亚太地区的先行先试区。即使这样,从本质上来说,目前国内的自贸区还主要是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没有太大帮助。更何况某些自贸区在涉及自由贸易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投资、企业)中,服务贸易远谈不上自由、在准入限制、牌照限制、运营歧视外,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还受限制、投资负面清单较长、企业税收优惠很少,只有涉及货物贸易方面的一些优惠,这与原来的保税区没有本质区别。由此看来,这些国内自贸区的设立,局限性还是很大,远远不能对冲TPP等带来的影响。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寻求到海外去设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发起,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参与建设的自由贸易商业园区)为例,在自由贸易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投资、企业)中,货物贸易完全没有关税、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资没有负面清单、企业和个人税收还全免。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设,相当于我们在加勒比海建立了桥头堡和根据地,企业只要过去做产业就行了。

实际上,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相当特别,除了主权和司法管辖权归目的国政府以外,其他的政策都由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主导,企业在人才引进、土地出让和变性、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总体规划、货物进出口、资本流动等各方面,都可以做到最优惠。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园区还可以根据整个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性,负责其中某个子园区的建设,到中国招商引资。这既协助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满足了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需求。

目前,中国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在谈的自贸区确实很多,但都是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而不是自由贸易园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市场化运作更可能成功,可以通过民间团体和民间资本到海外,与当地政府谈妥各种条件,按市场规律设立自贸区,不仅能为企业减轻各种税收负担,还可以突破各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和担忧,免除企业应对各种组织骚扰的烦恼.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