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汇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连接全球生产消费贸易的枢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布局失衡、港口竞争加剧、环保成本增加等因素,都使得全球港口现有发展模式遭遇诸多挑战,新形势下推进港口运营模式创新、实现港口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此背景下,智慧港口建设应运而生,它高度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革命技术成果,有力促进了港口发展,形成临港经济新的增长极,从而逐渐进入决策视野。
201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要发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港口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并在全国开展首批13个试点。福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岸线资源丰富,但港口总体发展程度不高、潜能挖掘不够,如何借鉴先进的智慧港口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技术溢出,推动港口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智慧港口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革命技术成果,实现港口要素自我感知、港口生产运营智能自动、港口管理决策客观智慧、各功能模块广泛互联等,达到港口各种资源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各功能模块的联动发展,从而实现多边界属性、开放共享、系统高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形态。智慧港口的建设要义是通过新兴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实现港口运营智能化、物流协同化和组织圈生态化,促进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全面优化港口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挖掘创新增值能力。当前,在世界范围内,鹿特丹港、汉堡港、新加坡港、上海港等世界级枢纽大港都在积极建设智慧港口。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实施,港口作为连接国内外货运商贸、物流仓储以及信息服务等的重要载体,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福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因为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随着区域合作日益频繁,相关的仓储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等港口功能需求将会日益强烈。这既给福建港口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对港口的运营效率、管理能力、综合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公布了10个省(区、市)的13个智慧港口示范工程项目,由福建省港航局、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省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被列入示范工程项目。其中,省级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综合服务平台示范工程将围绕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安全监管、大数据分析、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建设,计划建成我省港口危货监管“1+8”服务体系(1个港口危险货物大数据分析与服务窗口和8个支撑业务系统),实现港口危险货物监管智能化。厦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智慧物流平台示范工程将整合港口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实现港口物流链各方之间资源的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打造一体化的港口物流供应链,形成“一中心、四平台”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一个大数据中心、港口智能集疏运协同平台、多式联运服务平台、对台海运快件服务平台、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提升港口整体物流服务能力,助力厦门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将根据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要求开展项目建设,创新港口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港口服务和监管深度融合工作,并于2019年6月前完成项目建设。2018年12月,福州港务集团智慧港APP正式上线,标志着智慧港口建设全面升级,将大幅度提升口岸作业效率和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这是加快港口码头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领航大物流发展,链接大海洋时代,切实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革命成果的智慧港口建设,将会大幅弥补传统港口管理的不足,使港口从容面对巨大的增量和高效的需求,从而有效提升福建省港口竞争力,通过新一轮驱动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以集装箱海港为例,福州港、厦门港和泉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港口、区域综合运输的重要枢纽。福州港经原福州港和宁德港整合而来,由九个港区构成,生产性泊位17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4个,集装箱通过能力359万标箱。厦门港由厦门和漳州的十大港区构成,生产性泊位16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5个,集装箱通过能力1733万标箱。泉州港由湄洲湾和原泉州湾的五个港区构成,生产性码头泊位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个,集装箱通过能力223万标箱(以上数据采集至2018年底)。尽管福建三大集装箱港口排位均进入世界百强,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港口群相比,码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泊位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够完善,智能化总体水平较低,整体吞吐量在全国沿海港口群中处于靠后位置。厦门港、福州港和泉州港与上海港相比,吞吐量约为其1/4、1/17 和1/18,与深圳港相比,吞吐量约为其1/3、1/11和1/12,与青岛港相比,吞吐量约为其1/2、1/8和1/9。此外,福建港口还面临海峡对岸高雄、基隆等强港的竞争,传统发展模式遭遇困境,亟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和突破。
谋势而动,抢占先机。港口由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深刻认识到,智慧港口建设不仅是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更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势必带来管理、组织、生产的改革、生产方式与业态的变化,要从系统性、战略性的高度视角来考虑港口生态圈建设。要抓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遇,抢占有利时机,可借鉴天津等地做法,及时制定福建省关于促进智慧港口发展的专门措施,出台福建省智慧港口建设5年行动计划,在部分试点码头基础上全口径培育申创智慧港口,系统推进福建省港口转型升级。
对标国际,兼收并蓄。要对标国际先进,紧跟世界各大主要港口最新态势,兼收并蓄,不断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突出智慧港口建设的阶段特征和功能需求导向,重点在港口智能化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大数据综合信息服务与智能决策系统建设、多式联运与集疏运组织协同化系统建设、港口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智能化系统建设、港口口岸国际贸易运输“单一窗口”系统建设等具体项目方面加强研发攻关。
注重集成,整体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体设计基础上,要集成打造港口物联网信息平台、物流供应链体系和港口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港口物联网信息平台,是智慧港口建设的核心,港口其大量的机械设备、复杂的管理流程等特点,要求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高集成度、高安全性的数据共享和交互平台;实现开放、高效的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是智慧港口建设的标志,通过供应链上以港口企业为主导、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战略性合作,建立可达、高效的物流链服务体系,实现整个供应链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实现安全有效的港口金融服务平台是智慧港口建设的亮点,基于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发展形势,把云计算等新科技应用于港口供应链金融业务,深度拓展港口服务功能。
多方合力,务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港口企业应结合自身港口经营实际,主动适应转型升级形势要求,积极融入智慧港口建设大势,发挥创新推动的主体作用。行业组织要积极开展智慧港口建设评价标准体系,组织前瞻性基础研究,集全行业优势解决智慧港口建设中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突出问题。主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注重前期培育扶持,打破阻碍运输网络优化的关键壁垒,打通船公司、船代、货代、货主、海关等物流参与方的信息孤岛,积极引导供应链各方参与平台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