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先发先至 回顾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制度(下篇)

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国家层面要求,“自贸试验区是‘首创性’的探索,不是简单优化程序,要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那么,自贸试验区发挥了怎样的“首创性”价值?如何提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首创性”?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实践历程或可作为参考。

上篇着重讲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优化的有机关系,下篇就创新路径进行分析。

福建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的推出包括三重路径,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做“普惠型”的制度创新;二是以培育重点产业为导向、做“特惠型”的制度创新;三是以深化区域合作为导向、做“互惠型”的制度创新。围绕营商环境优化,进行“普惠型”的制度创新非常重要,也是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出创新举措最多的领域。例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构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贸易监管方式转变及便利化等等。为了培育重点产业做大做强,“特惠型”的制度创新也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着力的方向,核心是“双链互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制度创新链。包括围绕融资租赁、航空维修等产业的业务兼营、境内子公司投资许可、外币租金、异地监管等进行突破。“互惠型”的制度创新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战略任务,面向两岸经贸深度合作,设计有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利互联互通的制度,取得较多创新成果。

以贸易便利化为例,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各个维度进行深入破题,推出面向所有企业的普惠型贸易便利化制度,包括船舶进出境“一单四报”和数据共享、关检“一站式”查验和监管互认、集装箱快速验放等;也推出面向特定进出口货物品类、特定行业的贸易便利化制度,涵盖进境水产品、进口酒、出口食品、航空器等等;而贸易便利化制度数量最多的领域是对台互惠型制度,涉及对台小额贸易简化管理、部门货物边抽样检查边上架销售、单证互认,以及台湾同胞、船舶、车辆出入境快速通关等等,全面保障两岸货物、运输工具、资金、人才密切互动往来。

▲资料来源:福建自贸试验区官方资料,毕马威分析整理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运行和推出诸多“首创性”举措,福建自贸试验区持续向国际最高标准自贸区迈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支撑经济发展,至少实现了三重价值。

一是“效率价值”。

福建自贸试验区各类创新举措减少了由于等待证照审批、关检查验手续而产生的时间成本,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实时生产(Just-in-time),降低存货水平,提升物流效率。对于本地企业来说,自贸试验区保税功能有效避免由于海外供应商交货周期的增加,而产生的额外存货成本。福建自贸试验区也通过各类合作平台的搭建,促进了跨国企业与本地企业更好合作,助推企业建立良性合作关系,降低商业沟通成本。

二是“规模价值”。

福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针对多个特色产业定向破题,实现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在国际航运、融资租赁、航空维修、物联网等领域,形成企业聚集效应,配套支持全产业链创新制度,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是“缓冲价值”。

国际上自贸区一个核心特征,就是能够吸引那些对制度环境较为陌生的外国企业,作为境内外不同经济政策、不同文化环境的缓冲带、过渡带,使各类外国企业能够更好的了解本国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习俗。福建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台商台资、外商外资等方面,率先营造了有亲和力的投资氛围和制度保障,对投资者形成更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