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的余热尚未褪去,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跨境电商传来好消息:今年“双11”期间,保税进口票数35.5万票,同比增长九倍多;保税进口销售额3872.5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九倍。
自2015年4月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339项创新举措相继落地,物联网、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指出,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福建自贸试验区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改革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具有福建特色、对台先行的制度创新体系。
挂牌仅15天,福建自贸试验区就推出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措施。如今,福建已基本建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服务体系。其中,率先探索实施“多规合一”,将城乡规划和土地、环保等40多个专项规划整合成“一张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由原来的180个工作日缩短到49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高3.6倍。
福建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建以简政放权为切入点,精简下放审批权限,一次性将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三个自贸片区行使;创新政务方式,企业设立实行“网上查询、申请、受理、审查、公示”,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实现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的便民目标。
福州马尾一家外资公司的工作人员俞燕对“最多跑一趟”深有感触。俞燕告诉中新社记者,办理涉外登记业务,由于涉及多个部门,以前手续比较繁琐,需要半个月时间;现在,在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行政服务大厅,只需一个窗口提交申请,便能一次性办理所有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和备案表,时间也缩短了十个工作日。
政策更开放、投资更便利,吸引境内外企业竞相入驻福建自贸试验区。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7.4万户,注册资本1.66万亿元人民币,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8倍和7.5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与自贸试验区同频共振,建设“海丝”开放合作新高地,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大特色。
自2015年8月开通以来,从厦门自贸片区出发的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营,开通5条直达欧洲线路。同时,该班列通过海铁联运的方式,延伸至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对接,为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货物走向欧洲、中亚市场开辟便捷通道。
近台,更是福建自贸试验区的独特优势。黄茂兴认为,福建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近台优势,不断探索对台合作新模式,推出74项对台创新举措,推动两岸投资、贸易、资金与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有突出的作用。
在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下,福建成为对台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在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等50多个领域率先对台开放,创新闽台产业合作机制;率先实施技能工种职业资格互认,率先采认台湾建筑、导游领队、教师执业资格;台胞凭《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可直接参加居住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设一批两岸“三创”(指创意、创新、创业)基地,为台胞来闽创业就业提供全方面、一站式服务,吸引台湾青年来创业。
据福建省商务厅披露,截至今年9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2185家,合同台资逾60亿美元,分别占福建全省同期的51.9%和57.2%。福建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促进了闽台融合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