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在埃及首都开罗街头,不时可见一辆辆金龙轻客驶过;在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城市公交运行系统的车辆均为金龙客车……近年来,总部位于厦门的金龙汽车集团持续布局海外市场,至今已成功开拓1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位居中国客车出口第一名。
这只是福建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今年适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福建省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历史、区位、港口、人文等独特优势,推动福建企业加速“走出去”,积极构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
记者在位于福州的福建鸿博光电科技公司展厅里看到,LED照明设备琳琅满目,造型各异,涵盖了家居、道路、体育照明等产品。
据鸿博光电集团总裁张剑声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公司主动“走出去”,成为不少国外企业的供应商。2016年,公司与波兰奥波莱省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总投资1亿美元注册成立鸿博清洁能源(欧洲)有限公司,建设LED照明设备。“波兰LED研发、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中国企业填补了波兰在这方面的短板。如今,在波兰政府的支持下,鸿博光电正积极申请欧盟基金,用于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张剑声说。
随着“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福建企业在海外开展本土化运营也不断深入,水平不断提高。“如今公司输出的不仅是陶瓷产品,更是陶瓷文化。”位于福建陶瓷之乡德化的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顺美集团以生产西洋工艺礼品瓷见长,每年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陶瓷工艺品。
在长期与外商的接触当中,郑鹏飞逐渐发觉文化元素的植入至为关键。为此,公司投资500多万美元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设立德国顺美集团公司,建立了仓库和配送中心。“我们吸收国外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当地文化味道的产品,获得当地民众喜爱,订单年年增加。”
一些受访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福建企业“走出去”,在提升自身核心技术、品牌效益的同时,也深度整合海外资源。
今年10月,福建纺织企业恒申控股集团与业内龙头企业荷兰福邦特控股公司股权交割仪式在荷兰举行,恒申集团由此跃升为全球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包括福建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正不断给世界经济带来新活力。据福州海关数据,前三季度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0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