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推动厦门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

厦门港晋升为千万标箱级国际强港,吊装仪式现场汽笛长鸣,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历史发展时刻。

满载集装箱的船舶。

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马士基恩塞纳达号”正在引水进入厦门港。

一个挂有“厦门港2017年第10000000标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

正在靠泊嵩屿集装箱码头的“地中海阿尔泰号”。

整齐堆放的集装箱。

昨日上午,随着一个挂有“厦门港2017年第10000000标箱”横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靠泊在嵩屿集装箱码头的两艘1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地中海阿尔泰号”和“马士基恩塞纳达号”汽笛长鸣,庆祝厦门港这一历史发展时刻。

厦门港集装箱业务自1983年起步,经过34年发展,已经从当年的区域支线小港变为如今的千万标箱级国际强港。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长期关注厦门港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人、教育机构及行业协会负责人,他们各抒己见,分别从国企改革、港口资源整合、企业责任、品牌建设、航运要素集聚、两岸经贸合作等多个角度予以阐述。

年吞吐量一千万标箱,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各方普遍认为,在历史发展新台阶上,厦门港有基础、有机遇、有能力实现进一步跨越;各方也将继续支持厦门港,积极参与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为厦门千亿航运物流产业链的拓展延伸贡献力量。

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体制改革

厦门市国资委主任王龙雏:推进国企改革 助力厦门港持续增长

“城市的发展,和港口发展密切相关;厦门港口的发展和港务集团的成长密切相关,这是国资国企改革的成果。”近日,市国资委主任王龙雏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厚积薄发,行者无疆。厦门港口一路走来凯歌不断,“经过多年发展,厦门港具备了四大优势,”王龙雏说,从特区到保税物流园区,到自贸试验片区,再到现在正在努力的自由港,这是厦门港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对外开放使厦门港成为“四流”(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聚集地,这是发展优势;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鞭策企业对标国际,从而形成环境优势;厦门国企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同时,厦门围绕港口形成了包括建发、国贸、象屿在内的一批供应链龙头企业,这为港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龙雏说,新时代下,自由港政策正在推动实行,这意味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当然也对港务集团的服务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集团要在优化城市营商环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作为。同时,厦门具备互联互通的条件,未来厦门港将积极推动海向连接,让更多货物从厦门通向“一带一路”,这是可期待的。

王龙雏表示,接下来,市国资委将推动国资监管职能的转变,形成更有利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监管模式,继续推动港务集团在公司治理方面深化改革,并加强党的建设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推动国有资本协同各种社会资本,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当前,生产方式不断改善和提升,价值生态不断变化,我们将推动港务集团形成平台战略的模式,把厦门港发展成集流通领域各种要素聚集的平台,完成从集装箱大港到物流大港的转变。”王龙雏说。

本报记者 刘 艳

行业整合

陈嘉庚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厦门国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原董事长何福龙:港口资源整合 铸就今日辉煌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这是历史性的突破!”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何福龙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港口是厦门的一张“烫金名片”。厦门的发展历史,佐证了港以城兴、城以港荣这一城市与港口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随着厦门港跻身世界大港行列,厦门的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厦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枢纽地位日渐凸显。

何福龙同时也是厦门港码头资源整合的见证者。2013年,厦门港码头资源完成整合,何福龙当年履职的国贸控股集团也从码头经营者的身份变为投资者。“资源整合,如同把五根手指头并拢,形成一个拳头,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厦门港由分散竞争走向协同合作,走上集约发展之路。”在何福龙看来,厦门港的瞩目成绩与其当年的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紧密勾连。

“整合工作,体现厦门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更难能可贵的是,把国企、外企、上市公司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得益于港口资源整合,厦门港迸发了新活力,这才有了今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标箱的重要里程碑。”何福龙说。

突破一千万标箱,也意味着新起点,新跨越。何福龙建议,厦门港应再次抓住历史机遇,实施科技兴港战略、人才强港战略、创新驱动港口发展战略,同时审时度势,与周边港口形成竞合关系,“走出去”的同时推广厦门港成功经验,形成辐射作用。 本报记者 林露虹

担当使命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志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展现全面开放新格局

伴随改革开放春风扬帆起航的厦门港,用一个个发展的坚实脚印诠释着厦门“以港立市”发展战略的长远眼光和气魄,也践行着“厦庇五洲客,门泊万里船”的特区开放胸襟。昨日,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志平在厦门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起吊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厦门港的发展之路令人振奋。陈志平说,从1983年作业首条出境班轮,到如今超过130条境内外航线;从经济特区成立之初服务本地经济,到如今辐射我国东南区域经济、引领海峡两岸、融入世界航运经济版图,厦门港已经成为展现厦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制高点。

“此次突破一千万标箱,是几代港口人爱拼敢赢、薪火相传的成绩,也是厦门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果,”陈志平介绍,近年来,港务集团实施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整合资源、释放活力,狠抓自贸片区机遇,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和金砖伙伴航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为国内标杆,全国首创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率先向全球航商发布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

一千万标箱,开启了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时代。陈志平表示,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主攻方向是提高港口供给体系质量,延伸壮大港口服务链和经济产业链,推动港口与金融、文旅、信息、智能、环保深度融合,积极探索自由贸易港,打造具有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特色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平台,为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书写港口篇章。本报记者 徐景明

品牌文化

厦门日报社总编辑江曙曜:在新时代浪潮中 与厦门港并肩前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厦门特区的发展成就,是与港口共生共荣的。厦门日报社总编辑江曙曜说,港口,是这座“海上花园”城市迎揽八面来风的“大厦之门”,通过港口,外通海洋、走向世界;通过港口,风潮出入、商舶往来,令厦门成为国际先锋城市。

“一直以来,《厦门日报》以‘时代记录者’的身份,用真实的照片、翔实的报道,充满号召力与感染力地鼓与呼,全方位、不间断地观察着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在改革开放春风中萌芽破土、抽穗扬花、蓬勃生长,”江曙曜说,“此次喜逢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厦门日报》再次用一组系列报道,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

在“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精神指向下,昔日滩海荒礁,已造起一座在全球经济浪潮中奋勇争先的东方强港。此次《厦门日报》通过大篇幅报道,浓墨重彩地全景展示厦门港集装箱业务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深度解读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次重大发展事件的报道,将形成全社会对厦门港后续发展的关注,有益于各方深入交流、共商共建、携手开拓,使厦门港继续在新时代发展中引领潮流。”江曙曜说。

经贸的合作,以港口为支点向全球延伸。江曙曜表示,一千万标箱的成绩,如同一艘劈波斩浪的大船,它乘潮而动,驶出特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厦门展示全球综合竞争力的一张烫金名片;《厦门日报》也将一如既往,在新时代中与厦门港并肩前行,权威解读每一个发展脚步,让发展的大船风劲、帆满、行更远。

本报记者 徐景明

人才培养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林斯丰:涉海专业紧扣航运 积极培养中坚力量

“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我们作为培养航运人才的院校,与有荣焉。”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党委书记林斯丰看来,这一历史性的突破背后,也有集美航海校友的一份贡献。

近百年前,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航海教育,就是要培养航运中坚人才以“内利民生、外振国权”,他也预见了厦门港的重要性。林斯丰说,港口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一个世纪以来,集美航海教育不辱使命,为我国航运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航运人才,他们中的不少人留在了厦门或者回到了厦门,成为厦门港口经济的推动者。如今,在厦门港的码头建设、港口管理、货物运输等方面,都有大量的集大校友尤其是集美航海学院的校友。

航海技术等专业是集大的老牌特色专业。“学校在学科发展导向上,也大力支持涉海专业与航运挂钩。”林斯丰介绍,譬如,集大鼓励财经类专业研究航运金融,法学专业突出海商法研究,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更要紧扣航运。近年来,航运相关研究机构也在集大校园内陆续涌现,包括与厦门港口管理局合作成立的厦门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人才培养基地,及学校自己设立的集大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海商海事研究所、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等,政产学研合作研究为厦门港航业及物流产业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集大还与港务集团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携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性人才。林斯丰表示,厦门港务集团和相关港航企业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见习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不少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人员受聘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集大交通运输、物流管理等专业的许多学生毕业后都选择留厦工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服务于厦门港航系统,为厦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注入新鲜血液。“支持地方发展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未来,我们将更精准地对接厦门的港口发展需求,培养更多航运人才。”林斯丰说。本报记者 林桂桢

两岸经贸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承袭“五缘”优势 筑融合发展最密切阵地

“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这是历史性的时刻,而今年又正是两岸交流开启30周年,可以说,厦门港的发展对两岸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说。

长期在厦门从事建材行业的吴家莹算是老一辈台商,见证了两岸30年来“突飞猛进的变化”。他说,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厦金航线到两岸试点直航,进而到两岸直航,在这前行进程中,厦门港承袭“五缘”优势,成为大陆与台湾各项往来最为密切的前沿阵地。

“港口经济是厦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对物流、金融、中介、保险及商业都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既是两岸交流的前沿平台,又是两岸交流的延伸。”吴家莹说,厦门港作为对台航运主要口岸,是祖国大陆对台航运形式最丰富、效果最明显的口岸之一,其在促进两岸统一和经贸合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港口很难相比的。

吴家莹给出一个数据:作为祖国大陆台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目前在厦门的出口型台资企业占到台企总量的80%以上。他说,这些台资企业对厦门港口集装箱的需求也最为直接。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倡议释放出的巨大商机一直让在厦台商跃跃欲试,希望能为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厦台商一直看好厦门发展前景,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这一喜讯,说明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实力与前景,必将吸引来更多台商到厦投资,而这必将进一步助力厦门港的发展。”吴家莹说。

本报记者 詹 文

【声 音】

中外航商看好厦门港

建设智慧绿色项目

助力企业开源节流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全球操作中心总经理李刚

纵观厦门港的发展历程,厦门市政府“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对于港口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城市经济贸易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厦门港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投入巨资建设深水航道、深水泊位,以顺应集运联盟化和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助推港口转型升级。我们观察到,现阶段,厦门港可同时满足4艘20万吨级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的靠泊作业,这在中国乃至全球均属一流,彰显了厦门港在全球港口行业“大船大港”发展格局中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于智慧物流平台的智慧闸口、移动App应用、船舶岸电、自动化码头等智慧绿色项目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厦门港的通关、操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为航运企业的业务拓展、成本控制保驾护航。

我们相信,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向全球航运界和港口圈彰显了自身的发展实力。作为海洋联盟成员,中远海运将会继续加深与厦门港的合作,将厦门港作为全球航线网络布局中的重要港口,与厦门港携手同行,打造港航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将厦门港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港口。

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确保集团健康成长

上海中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中谷海运集团副总裁孙瑞

中谷海运集团在2000年前后与厦门港开展合作,当时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约100万标箱,如今,厦门港已经成为千万标箱强港,中谷海运集团很荣幸成为贡献发展力量的一员。

中谷海运集团目前在厦开通连接中国南北、辐射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网络,构建了一条快捷、低廉、高效的内贸集装箱物流通道,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突破100万标箱,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发展成效显著,为2017年厦门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谷在厦门港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厦门港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比如,为积极打造厦门港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厦门港积极优化港区功能,开辟内贸集装箱专用港区,不断提升内贸集装箱的港口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率,以满足内贸集装箱业务的快速增长。厦门的口岸、海事部门也积极打造良好通关服务环境,确保中谷海运集团在厦稳步健康成长。

我们相信,中谷海运作为经营国内内贸集装箱业务的重要成员,将与厦门港进一步加深合作,依托厦门港便捷的物流通道、灵活的金融配套以及高效的码头运营等,共同将厦门港建设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

鼓励国际中转业务

降低航商运营成本

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远东班轮

操作中心装卸管理部总经理蒲永佳

在全球航运版图中,厦门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活跃地区,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同时,厦门是“一带一路”陆海枢纽城市,是国际航运中心,是自由贸易片区,厦门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各项政策红利,都预示着厦门港建设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几年来,厦门港在国际中转、内支中转等集装箱中转业务上高速发展,2017年厦门港国际中转和内支中转业务量均取得历史新高,凸显了厦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也帮助厦门港一举冲上年吞吐量一千万标箱的历史大关。

我们注意到,近些年来,厦门港出台一系列鼓励国际中转业务的优惠举措,推行全国首创的闭环式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合理利用港口资源,以“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为服务目标,不断提高船舶直靠率、准班率、船时效率等服务指标,为航商的船舶靠泊作业、中转业务对接等提供保障,有效降低了航商的运营成本,成为服务于厦门经济转型升级的平台。

马士基航运作为全球最大的航运班轮企业,将积极参与厦门港集装箱航运业的发展,特别将助力厦门港发挥作为东向中转的优势作用,希望与厦门港携手共同将厦门港打造成东南亚至美国、东北亚的首选中转港。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