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17日发布的“2016-2017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显示,相比去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8大自贸片区内部发展差异在缩小。其中,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创新发展迅猛,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位列前两名,体现出较高的制度创新水平。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两周年之际,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对4个自贸试验区的8个片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个片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由于上海、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所有片区均位于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且建立了统一的管委会,因此将此两个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两年来取得的制度创新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从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制度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一级指标,着重反映自贸区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指数评估结果显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制度创新的成绩领先全国,新型金融交易平台、科技金融、跨境人民币业务以及对外并购方面特色明显。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的金融创新充满活力,金融市场主体聚集效应凸显,深港金融合作水平加速提升。天津、广东南沙新区片区在融资租赁方面形成了产业聚集和服务聚集。
从公布的总指数排名来看,上海自贸区排名第一,广东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位居第二,体现出较高的制度创新水平。在金融创新以及营商环境竞争力方面,前海蛇口片区有赶超上海的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前海蛇口片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便利化与法制化3个一级指标上均排名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一的位置。广东自贸区南海片区制度创新指数位居第三,其次依次是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天津自贸区、广东省自贸区横琴片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和港澳合作中还存在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主要还是三地的制度差异造成的行政体制,法治和行业管理的差异从而导致的标准差异。比如广东自贸试验区在三认方面对港澳开放力度仍有限,港澳专业人士进入自贸试验区工作门槛仍然很高。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建议,广东自贸区应争取国家层面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配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力争成为对接港澳地区的对接枢纽和经验平台。以及以自贸试验区为可控范围,探索港澳投资要素在大湾区的便捷流动的一套可行的制度安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