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厦门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领军城市奖”。大会组委会认为,厦门解决了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协同的痛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孤岛,在全国率先突破了智慧城市难题。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海天公司的桥吊司机远程操控国内第一台经过智能化改装的传统桥吊,展现了传统码头的未来智能化改造方向。施辰静/摄
这个奖项是对厦门信息化建设的肯定。作为全国首个信息共享无障碍城市,厦门以数据汇聚、数据共享为核心开展工作,实现政务数据应汇尽汇、共享开放,推动智慧城市不断向深层次发展。这不仅助力民生服务,也带动软件信息、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
政务数据共享是“放管服”的前提和基础。厦门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尤其在推进政务信息共享方面成效显著。“我们从顶层设计、业务协同入手,实现了政务数据应汇尽汇和信息无障碍共享。”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童平平说。
按照顶层设计,厦门由市信息中心建设管理政务数据中心。政务大数据汇聚公共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全民健康保障等14个重点领域的7217类1.45亿条数据,包括人口信息、营业执照信息、社保卡信息、不动产信息等;建成市民、法人、空间、信用、视频等基础数据库,入库数据超2亿条,每月更新数据近90万条。
数据中心实现了政务数据应汇尽汇,而信息无障碍共享则需要一个信息共享、数据同步、业务协同的信息通道。为此,厦门搭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童平平表示,平台就像一座“立交桥”,接入单位在此既可以共享自己的信息,也可以方便地使用其他单位共享的信息。
平台是共享的基础,但政务数据共享的痛点和难点在于一些部门出于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的考虑,积极性不高。童平平告诉记者,厦门采用“沙箱模式”突破,让共享信息“可用但不可见”。以积分入学办理为例,申请人只需在网上填写社保、务工、房产等相关事项的申报,系统便会将信息打包送到各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在线核验,再把信息是否一致反馈给经办人。换句话说,经办人只看得到结果而看不到内容,这就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童平平告诉记者,厦门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如今已完成部门间的无障碍数据共享,每天都有大量数据在部门间流动。据介绍,自共享协同平台建立以来,已建立完成73个交换通道,平台数据累计调用超3亿次。
这个平台支撑了公共安全、“多规合一”、12345市长热线等业务应用大平台,提高了效率,也有效地节约了社会资源。以生育险领取为例,以往申请人需要携带结婚证、身份证、银行卡、医学出生证明等材料到窗口办理,如今只需要在手机上就可即时办理。而像积分入学申报系统,由多个部门主动打破信息孤岛,直接实现数据互认,每年可节省社会成本3000多万元。
推出创新应用,优化便民服务
打开手机,点击“家住厦门”App平台“小区自治”模块中的“在线投票”功能,就能轻松快速地在线上完成投票,不仅投票过程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还能实现候选人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去年7月,厦门市集美区文滨花园小区的住户们,举行了业主代表选举,短短3天就完成了过半业主的投票工作,并很快选举出新一届业主代表。
支撑这场线上选举的“家住厦门”App平台,是一个由政府牵头,业主、业委会、物业和社区四方共同使用的小区共治平台。
“社区的各项事务和活动,在平台上一发通知,业主们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同时,业主的一些报修事项,物业也能通过平台快速衔接,提高了服务效率,也提升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度。”集美滨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孙全生介绍说。
该平台荣获“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十周年优秀案例奖”,并已率先在集美区的文滨花园、红树康桥、大学康城二里、滨水小区一号等6个小区开展试点建设,预计今年将在厦门全市推广。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基于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良好基础,厦门不断推出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整合各类“掌上办”事项,打造一批“掌上办”平台,助力智慧便民服务。
作为“一站式”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i厦门”App逐步将各区、各部门分散建设的政务服务PC端、移动端、自助终端等各类基于互联网、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整合,让市民从“网上办”变成轻轻松松“掌上办”。截至今年4月,平台已推出“随手拍、政企直通车、权威资讯中心、即时在线评价”等4项政民政企互动功能,共接入应用15大类106项,推出医疗费用诊间结算、积分入学、幼儿园报名、居住证在线申办、赴金游办理、白鹭分等厦门特色应用。
“我们还积极建设‘厦门市民卡App’,整合了医社保、交通、医疗、文体、公共事业缴费、消费支付等功能,打造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多卡融合’服务体系。”童平平说,厦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多样化服务,有效提升市民幸福感。
有序开发利用,助力产业发展
数据不仅向公众开放,服务民生,也在规范有序的前提下提供给相关企业开发利用,助力产业发展。下个月正式上线的厦门市大数据开放平台就是一个例子。
该平台作为厦门市公共信息资源统一开放窗口,在重要领域实现可开放的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公众集中、有序开放和规范利用,保障开放数据的权威性和安全性。第一批开放数据集超过700个、服务接口超过300个,涵盖信用服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领域,与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政务大数据的开放顺应了企业的需求,可以促进政府数据社会化增值再利用,释放数据红利,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童平平介绍说。
4月25日,由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共同指导,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识别技术竞赛”正式启动了线上测试竞赛工作,共有362支队伍获得了参赛资格,将进行995个项目的竞赛角逐。
此次竞赛为首个全国范围大型人工智能领域竞赛,竞赛组委会已准备基础测试数据集600万条,以及用于目标样例的人工标注数据集80万条。竞赛测试平台采用在线沙箱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童平平表示,目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训练平台,大赛正好能为参赛者提供数据平台,通过把数据开放给相关企业,让它们在同样的数据集和同等条件下提升算法等技术。
“这样的数据库,比赛时是‘战场’,平时就可以作为‘训练场’,帮助企业加速成长。”童平平说,扎根厦门的这一大赛也将让更多厦门企业受益,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厦门的决策者看来,数据开放给企业,企业获得提升,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城市的数字产业。目前,厦门已经为发展数字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2018年,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493.02亿元,同比增长16.38%。成功培育13家用户数过亿的互联网企业,其中美图、网宿、四三九九、咪咕动漫、飞鱼等用户数超过5亿;美图、四三九九、吉比特、美柚4家入选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此外,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平板显示产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厦门也取得了不错成果。随着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和挖掘,厦门还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