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厦门自贸片区:改革提升竞争力 开放打开新格局

厦门自贸片区一角

4月1日,隶属于地中海航运(MSC)的“塞斯潘纽约”轮首航厦门港,成为自3月6日“丝路海运”港口服务标准及第二批命名航线发布以来,厦门港新增的第6条“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厦门港务集团供图)

在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运行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后台监控和维护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

借助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和“保税+”“金融+”等特色功能,位于厦门自贸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博乐德艺术品平台成为集保税仓储、物流、展示、鉴赏、拍卖、交易、融资等于一体的高端艺术品综合服务平台。

东南网4月22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潘抒捷 叶欣/文 施辰静/图)系统集成推出380项创新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273项;国务院通知复制推广的89项自贸试验区经验,厦门片区有22项,约占1/4;全国12项最佳实践案例,厦门片区占1/6……挂牌4年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发挥政策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试验田”。

在这片试验田里,制度创新为通关贸易便利化注入了新活力;新兴产业找到了拔节生长的肥沃土壤;营商环境在开放的阳光下释放出无限魅力。数据显示,厦门 自 贸片 区以占全市2.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13.6%的地区生产总值,29.6%的外贸进出口,9.86%的地方级税收,18.6%的新设企业,46.6%的合同利用外资。2018年,厦门营商环境相当于全球经济体排名第25位的水平,比2014年厦门自贸片 区建设前上升36位。在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估中,厦门位居全国第二。

改革+创新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把身份证放入人证核验设备的卡槽,再将人脸对准设备的镜头,数秒后,滴的一声:“认证成功”,商事登记委托代理人的身份验证就完成了。

这是厦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窗口日常工作中的一幕。今年2月,五台人证核验设备正式在这里“上岗”,借助这些设备的“火眼金睛”对商事登记委托代理人实行身份验证,将能有效从源头上加强对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行为的防控。

“商事登记委托代理人身份核验是厦门自贸片区的一个首创,有效提升了商事登记的规范化和便利化程度,也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厦门自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四年来,随着改革走向深水区,厦门自贸片区将推动通关贸易便利化的落脚点放在细处、实处,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企业的需求在哪儿,改革创新的探索就落到哪儿。去年,厦门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连续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打出“组合拳”,推动口岸通关环节降本增效,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厦门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2.85小时、5.78小时,压缩比为61%、74%;厦门进口总体费用为366美元,出口总体费用为339美元,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1.5亿元,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最低水平。

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引擎,厦门持续对标国际先进,走出了具有厦门特色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路径。厦门片区全面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新体制,形成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照一码”、“多规合一”、“关检一站式”查验等领先全国的改革创新样本,基本建成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上,片区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突出“首创性”“差异化”,创造更多可向全国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的厦门经验。同时,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明确了10个领域对标任务清单,精准查找、补齐弱项短板,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如今,不论是全国首创个体工商户“口头申报、当场取照”简易登记模式,实现开办企业全程电子化、简易注销登记,还是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和管理机制等,都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外资企业2577家,注册资本1253.4亿元,超过99%的外资企业以备案方式准入。

海峡+海丝 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对台是厦门片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在这里,“两岸一家亲”不只是理念,还体现在用足用活用好对台政策的行动之中。

去年,厦门出台60条惠及台胞举措,落细落实“两个同等待遇”,用心用情促进两岸交流交融。作为一家海峡双创基地负责人,台湾青年范姜锋就是受益者之一。因积极促进台青在大陆创业就业,他成为首位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的台青。“这些从前对台湾青年遥不可及的荣誉,如今也由两岸青年共享。”范姜锋说,暖心举措换来了越来越多的互动。据介绍,自厦门片区率先全国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以来,各基地已入驻企业700多家。200多名台湾青年跨越海峡,在自贸片区追寻自己的创业梦想。

人尽其才,货则畅其流。如今,最便利的台湾商品通关模式已建立——厦门片区率先出台台湾地区输大陆食品优良供应商计划,并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得益于此,台湾水果实现“上午在台湾采摘,下午在大陆上架”。据统计,厦门口岸台湾食品进口货物批次占大陆50%以上,进口台湾水果占大陆80%。此外,不断提高对台海运快件航线的密度和运力,打造大陆货物进台湾的集散中心。

不止于此。两岸金融合作更加深入,厦门片区率先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率先开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试点,放款量占全国的85%;两岸服贸合作更加宽广,包括对台旅游、医疗、文创等领域开放,多项对台服务业项目落地。

事实上,除了“海峡”,还有“海丝”。厦门片区在世界经济融合的大潮中谋划未来,率先构建“一带一路”国家物流新通道,推动建立与“海丝”国家合作机制。同时,建立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厦门“走出去”服务联盟,围绕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双向投资、海洋经济、旅游会展、人文交流等6大重点领域,开展一批大型实体项目合作。

去年,首艘冠名“丝路海运”的船舶“中远泗水”轮从厦门港东渡港区海天码头启航。作为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依托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由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负责牵头建设运营。该公司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丝路海运”将进一步发挥厦门“一带一路”陆海枢纽的优势,构建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相得益彰的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新通道,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平台+产业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走进位于厦门自贸片区海沧园区的东南燕都进口毛燕加工一体化平台,工作人员正在对两台微波杀菌机进行最后的调试。这两台看似普通的设备将承担起对进口毛燕的杀菌任务,成为燕窝平台的一道关键技术。

去年7月,海关总署公布进口毛燕指定加工企业名单,厦门自贸片区燕安居实业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准的两家指定加工企业之一,企业设计年加工能力250吨,占首批两家企业加工能力的90%以上。

“东南燕都项目是厦门自贸片区着力打造的16个产业平台之一,总投资7.3亿元,规划用地约2万平方米,将打造成全球首个集产研贸为一体的大型燕窝行业综合平台。”燕安居(厦门)集团、东南燕都董事长骆义宁介绍说。

东南燕都由进境毛燕查验、暂存和指定加工一体化平台和东南燕都产业园两部分组成,目前,加工一体化平台已开展进口净燕深加工,是全国唯一一家燕窝保税加工平台,预计近期将开始毛燕的加工进口。此外,东南燕都产业园也将于下个月竣工验收,第三季度投用。预计5年后,项目产值争取超300亿元,汇聚全国超过50%、全球超过40%的燕窝产贸规模。

创新“加速度”成就发展“超速度”,在制度创新滋润下,厦门自贸片区的新业态加快发展、新平台正在形成。

片区发挥“保税+”“金融+”“互联网+”等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优势,着力打造航空维修、进口酒、跨境电商等16个具有厦门优势特色重点发展平台,推进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今年初,厦门海关成功验放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监管方式代码1210)商品,实现了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在厦门口岸“零”的突破。借助该模式,跨境商品从下单到签收,整个环节不超过6小时,通关效率提升了30%,物流成本节约了15%左右。

2018年,厦门航空维修业产值143.5亿元,同比增长8.2%,约占国内的1/4,初步形成全球重要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厦门自贸片区累计引进金融、类金融企业5381家,增长28倍,促进金融、类金融产业聚集发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飞机租赁业形成拳头特色,累计引进103架飞机,总值70.5亿美元。

“从发展关键的市场主体做起,引进更多产业链中需要强链、延链、补链的项目,引进土地最小、效益最高、科技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以培育发展新动能为目标,推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提升国际高端产业竞争合作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据统计,厦门片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企业4.16万家,注册资本6244亿元,实有企业4.9万家、注册资本7601亿元,企业注册数较挂牌前净增近6倍,已聚集形成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

手记

持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弹指一挥间,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如今已走过4年。厦门片区自201 5年4月21日挂牌成立以来,按照“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可感可知的成果。

这一条改革探索之路,核心是制度创新。向内看,厦门片区通过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投资贸易更加便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职能持续转变。可以说,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资管理制度创新,以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构成了制度探索的矩阵。这些创新,激发出了新的发展活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向外看,自贸区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窗口。四年来,厦门片区在探索中主动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突出“首创性”“差异化”。同时,出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探索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片区在四年的建设中,始终重视“可持续性”,在持续不断地推动改革创新、持续完善和加强工作机制中,用“滴水穿石”的精神、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创新的勇气克服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

面向未来,自贸区依然承担着为改革发展投石问路的试点意义。对于厦门片区来说,对台是最大特色和优势。就此而言,围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战略定位,积极探索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新平台、新机制、新途径,这也是国家赋予厦门片区的使命。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自贸区,必须更加明确自己担负的重任,矢志改革,探索创新,多创造可向全国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的厦门经验,为服务国家战略发挥更大作用。

特写

双自联动,激发厦门“芯”动力

近日,海关总署企管司函复厦门海关,同意按照加工贸易模式对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进行监管。至此,厦门市集成电路保税监管创新正式获总署批复。

集成电路又称芯片,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石。目前,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研发时多数需由境外晶圆代工厂生产样品,并以一般贸易方式报关进境,由此产生的进口环节税费对中小微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造成巨大资金压力。

数据显示,201 7年厦门共有14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口初试样品价值4000余万元,均以一般贸易进口缴交税费,研发企业对保税监管需求旺盛。

找准企业的这一需求点,从服务厦门集成电路中小微设计企业的行业实际出发,以厦门自贸片区为“试验田”,厦门海关创新性地推出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

该模式提出集约化的“平台式服务+监管”理念,依托“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由平台运营企业科技产业化集团统一办理保税通关手续,首先实现平台服务范围内企业的保税研发,再分阶段扩大到全产业链保税监管。

“新的监管方式有效节约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英麦科(厦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刘义介绍说,去年7月,公司的40颗、价值12391美元的集成电路芯片样品通过保税监管模式报关进口并放行,成为厦门首家尝鲜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芯片设计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据统计,厦门市现有集成电路企业共计170余家,其中设计企业80余家,且多数为中小微企业。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在税费减免的同时,有效缩短企业通关时间,提高企业生产效能,能帮扶企业将新技术迅速推向市场,从而赢得先机。此外,监管部门将管理对象由单个企业拓展至平台及其服务范围内的企业,实现对产业集群的集约化管理。

“以产业链为单元的保税监管模式,能满足集成电路产业生产要素自由、高速流动的需求,更好地服务我国高端制造业。”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将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机遇,发挥“双自联动”效应,持续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制度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创业生态。

此外,以集成电路保税监管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厦门自贸片区还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双创平台,结合厦门对台区位特点,聚焦集成电路研发设计、人工智能领域,优化保税研发、保税交易等相关政策环境,构建海峡两岸半导体(集成电路)合作示范区重要园区,推动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