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厦门: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千年潮未平,风起竞扬帆。

改革开放正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阶段,国内国际经济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一轮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比拼,拼的就是营商环境的优劣。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省委对厦门工作的要求,厦门正充分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等叠加优势,对标国际一流,提升营商环境,在更高层次上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

连日来,记者走进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等部门单位,带来他们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投资项目落地、加快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报道。

对标国际

“找问题”“补短板”

昨天一大早,厦门象屿港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从事工程项目开发报建工作的黄清韵便来到行政服务大厅,申报一项目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事项,“程序精简很多,只要在网上办事大厅统一上传资料,然后到窗口递交材料即可,整个流程办理节节提速”,她告诉记者。

针对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这一“痛点”, 我市实行“五个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系,被国务院作为统一标准在全国推广。黄清韵深有感触:“一张蓝图,一个系统,一套材料,审批制度改革之后,极大地加快了项目开发进度”。由象屿港湾开发代建的“环东海域新城国祺学校扩建项目配套工程”,当天办理当场就出具了工程规划许可证,而改革之前,工程规划许可证需要办理用地红线,周期较长。

我市对标世界先进经济体做法,在降成本、压时限、优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获得电力、跨境贸易通关等方面的举措走在全国前列。去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建立我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厦门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二。

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副处长闫智君说,优化营商环境,不能躺在成绩单上睡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到任后不久,就走访了驻厦相关单位和一些企业总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并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闫智君说:“作为具体的职能部门,我们更应该只争朝夕,加大马力。”

闫智君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2019年首批营商环境改进任务清单》,这是市发改委牵头各相关单位,对标北京、上海等兄弟省市的先进做法,针对第三方评估所提出的薄弱环节,初步梳理形成改进方案的一项成果。“针对多渠道收集的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我们以任务清单推动各责任部门逐项改进落实”。今年年初,市发改委还牵头推进出台营商环境考核办法,按照行业指标全国评估不低于第5名的要求,对各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以考核推动改革创新。

以评促改,立足于“找问题”“补短板”,闫智君告诉记者:今年将着力做好国家相关部委部署的跨境贸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记、纳税服务等专项试点工作。

增创优势

更高层次“引进来”“走出去”

投资吸引力、企业满意度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评价指标。

位于厦门火炬(翔安)产业园区的日本电气硝子液晶玻璃基板项目(以下简称“电气硝子”)二期工厂内,一块块薄如蝉翼的玻璃基板在这里加工成型并走向全球。

据市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正是得益于日趋优越的营商环境,身为全球三大液晶玻璃基板供应商之一的电气硝子落户厦门三年多来,资金投入不断加码,从初期投资注册资本6亿元,递增至如今约46亿元的投资总额。厦门市各级各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坚定了电气硝子在厦门发展的信心。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型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基地。

“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厦门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场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吸引各路英雄共同创业。去年我市出台《厦门市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这是我市首个系统性针对外商投资的鼓励政策,现在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大礼包”正不断释放效应,既提振外商投资厦门信心,又助推了我市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2月,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64家,合同外资11.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1.7亿元,增长7.8%。其中,新增千万美元以上合同外资项目10个,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的优势,先后在印度孟买、南非约翰内斯堡、俄罗斯莫斯科、日本东京、阿联酋等地设立了海外投资贸易服务联络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帮助企业发展壮大。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厦门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参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发展动力。

不断创新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昨日上午9点,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黄毅彩和同事来到厦门士兰明镓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对项目2箱变进行红外线测温和安全检查,随后又前往配电室检查设备基础工作,加快正式用电建设。

“正式用电整个流程时间只有20天,我们正瞄准4月20日送电的目标快马加鞭”。20天送电,对于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厦门士兰项目副总指挥朱利荣充满信心。在此之前,该项目的施工用电已创造一个奇迹,“以前我们在外地为项目办理施工用电,整个流程没2个月办不下来,最长的有9个月,但在厦门13天就通上电了。”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的大提升,助推项目建设加速度,厦门士兰两个项目将分别于今年底和明年底达产,届时将进一步完善厦门集成电路产业链条,提升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电力服务缩短时长、提升效率的背后,是思路的不断创新。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自贸区服务中心主任张颖最近忙着研究针对细分客户的创新措施。厦门供电公司全面构建“e(易)用电”供电服务体系,部分创新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她举了一个例子,供电公司对小微企业在全省率先推行160千伏安及以下接电,成本从原来将近20万元减少到2830元,时间也由50多天缩短为几天。

张颖拿出一份最新数据,根据近期省发改委委托厦门大学开展的最新测算,厦门营商环境“获得电力”指标相当于世界第13位经济体,“从最初的115名到现在的13名,饱含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干群的创新与付出。”

高质量发展对营商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政府的主导,在厦门还有一大批像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这样的企业、单位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围绕客户的需求精准服务,增强企业落地生根的信心决心。正是他们为厦门争创一流的营商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实际的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任务的实现。

记者手记

一场刀刃向内的革新

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人流、物流、资金流就往哪里流,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厦门在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积累了一些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想要在强化已有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则需要进一步自我革新,突破自身的舒适区,才能实现新的提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以增进竞争优势、保持领先位势,已成为厦门上下的共识。 一场场打通营商环境“脉门”的提升行动,正有效激发和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打造好的营商环境,要向国际一流看齐。在采访中,多位干部提及这个经验。学习“他山之石”,通过“以评促改”,厦门正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好的营商环境,还要自我创新突破。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痛点”“难点”和“堵点”,不断优化改革举措。采访中,记者发现,厦门干部正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扫除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障碍,形成厦门亮点。

企业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晴雨表”“感应器”,对企业来说,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还必须具备可预期性、较高的法治化水平,这样才能够给予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建设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厦门、扎根厦门,正是对厦门敢闯敢试,争创一流营商环境的认同与褒奖。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