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双自联动”优化科创资源配置 厦门7项创新举措全省推广

厦门市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去年12月,挂牌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支行”。(市知识产权局 供图)

记者12月18日从市科技局获悉,日前,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广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第一批可复制改革创新政策举措的通知》,将厦门七项“双自联动”改革创新政策举措进行复制推广。

“双自联动”改革创新事项在全省复制推广,彰显了厦门市自创区和自贸试验区两年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市自创办与市自贸委立足体制机制、政策举措“双创新”,着力发展动能和效益“双提升”,充分把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抓实抓细各项创新改革举措。自2016年以来,积极构建“双自联动”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并推出首批15项“双自联动”改革创新事项。今年3月,市自创办与市自贸委建立了“双自联动”联席会议制度。

激发活力

打造全链条体系 完善公共技术服务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涌现出清华紫光、三安集成电路、台湾联华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备成长潜力的骨干企业。近年来,集成电路企业对公共技术服务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以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厦门市自创办与自贸委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动厦门科湖集成电路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内龙头通信产品检测认证机构深圳摩尔集团联合成立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科湖摩尔实验室。实验室由厦门科湖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提供场地及设施设备,深圳摩尔集团提供测试工程师团队、市场销售团队、经营团队以及实验室技术支持和认证资质使用授权。该服务平台采用“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共享收益”的运作模式,激发平台运营团队的最大活力,实现平台的最大化开放服务。

测试认证平台建成EMC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拥有全省唯一的OTA、SAR实验室以及省内最先进设备的EMC实验室。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可全面支持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及军工产品的检测认证。自2017年9月对外试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1253家次,服务时长合计超过26700小时,为相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产品检测、认证环节降低约25%成本。这一新模式还带动了165家科技企业入驻该平台所在的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并吸引中电科58所来厦共建“厦门市集成电路晶圆测试公共服务平台”。至此,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已构建形成涵盖“电路设计-晶圆设计-产品检测认证-保税交易”全链条的产业体系。

降低成本

开发科技信贷产品 促进资源有效对接

针对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厦门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建设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自创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优势,构建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研发-中试-产业化)以及科技企业成长全周期(初创-成长-壮大)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持和保障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对接,将科技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降低约40%。

一是开发系列科技信贷产品。与24家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科技支行、知识产权支行,发放科技担保贷款、科技保证保险贷款、专利质押贷款等科技信用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科技担保贷款68.47亿元、科技保证保险贷款8.62亿元。

二是试点科技保险业务。成立了全国第2家科技保险支公司,开发了科技保证保险、首台(套)设备保险、雇主责任险、企业高管和研发人员健康险等12种科技保险。科技保险保额已超过200亿元,拨付科技保险补贴近千万元。其中,2017年首台(套)设备保险为8家企业提供了超过13亿元的风险保障;新材料首批次运用保险为1家企业的碳化硅外延片运用提供了773万元风险保障。

三是建立科技创投基金链条。设立全省首只规模百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已参股设立27只产业子基金,总规模约400亿元。率先设立财政性科技股权直投基金——厦门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金,总规模2亿元,已完成对60家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1.58亿元。新设立科技创业种子暨天使投资基金、“一带一路”知识产权运营引导资金,构建了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周期基金服务链条。

创新机制

推动职称评审改革 减少骨干人才流失

航空维修产业是厦门市百亿元产业链之一,厦门自贸片区有14家航空维修企业,从业人员近6000人。然而,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骨干人才,由于学历、论文及行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等原因,大多无法按照现有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体系参与评审。市自创办与市自贸委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联合市人社局率先启动航空维修行业职称改革试点,以此破解人才职称评定难的困局,减少人才流失,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申报模式上,先由企业对拟申报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统一申报;再由航空维修专委会负责受理,将评审服务端口前移,让从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评职称;在专家设置上,采用“企业专家评委+通用专家评委”相结合的模式,发挥企业评价主体作用;在评价标准上,将航空维修企业及行业所认可的工作能力和实绩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大大提升,从而建立起“自主评价+业内评价+市场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此外,积极探索简化程序直接认定职称机制,比如,在世界技能大赛获金奖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认定为高级工程师;取得世界技能大赛银奖或取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认定工程师资格。通过开展航空维修行业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已有254位科技人才通过市场评价机制获得初、中级职称任职资格,有效推动人才职称评审改革工作对重点发展产业的精准化服务。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