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21条政策 奖励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优化营商环境 司法大有作为

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我市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络现场直播执行行动。

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厦门法院车辆查控平台开通仪式。

湖里法院全省首推“全在线”诉讼平台。

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市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协作机制,引进值班驻点律师。

思明法院金融审判庭。

谋大局,不负司法使命;破难题,优化营商环境。厦门法院探索创建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1+3+5”模式,紧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个目标,实施“三大提升行动”,营造“五型法治环境”。

2015年以来,厦门中院重点布局,落子细节,针对“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两大营商环境评估指标,在加速办案进程、提升司法质效、基本解决执行难、加速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实践了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1+3+5”模式,在缩短前沿距离、提高营商便利度上取得了实际成效。

厦门法院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从制度化构建到专项化推动,稳步优化,最终实现常态化工作。

今年8月28日,自我国首个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后,国家发改委公布对全国22个城市试评价报告,厦门荣登第二。

创建“1+3+5”模式

三大提升行动助力营商环境

行动1

抓硬件创机制 实施优质诉讼服务提升行动

诉讼服务便利化是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厦门中院硬件先行,以对外便利化、对内科学化,对外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对内为法官增效减负为目标导向,改造建成1800平方米新诉讼服务中心。集合“一平台三中心”,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对接平台和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司法事务辅助中心,打造服务群众主阵地、服务办案大平台。

为有效提升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水平,厦门中院首创 “法庭义工”机制,打造全省首家律师服务网络平台等创新举措。今年以来通过律师服务平台在线审核成功立案2768件,公证参与司法送达月均完成率提高5倍,取证调查周期缩短80%,财产查控周期缩短50%。

行动2

利用“两翼”抓手 实施高效审判质效提升行动

司法公正高效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厦门中院驰而不息,将深化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审判质效的“两翼”抓手,大力推进繁简分流、审裁方式精简化、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示范性诉讼等机制改革,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厦法e平台”大数据中心和执行网络查控等信息系统。

各区法院因地制宜,唱响“同一首歌”。开展类案智审平台、互联网法庭、“法律魔方”要素审理、交通事故网上一体化处理等“微创新”,不断提升司法效能。

2017年,厦门法院商事案件结案率较2015年提高28.2个百分点,执行案件平均执行期间缩短31天,执行到位金额增加32.3亿元,审理标的额10万元-12万元的买卖合同案件平均时间65天,从受理到执行到位不超过250天,合同执行成本不超过诉讼标的额15%。

行动3

扩范围强体验 实施透明司法公开提升行动

司法公开透明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厦门法院严格对标最高法院发布的流程公开标准,加大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和整合力度,持续扩大文书上网、庭审直播、审判流程和各类司法信息公开范围。

除了建设全国首个法治文化街区,厦门中院还创设“公民司法体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生态环境司法文化宣传教育”三个基地。与电视台合办“法院视点”, 举办专题法院开放日活动等。除此之外,还邀请各界群众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努力让公平正义可见可知可感。

五大做法

营造“五型法治环境”

创新型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

识局为先,实干为重。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厦门法院在全省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三合一”试点工作,在自贸片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法庭,积极争取设立厦门知识产权法庭。近三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3506件,对于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的建设实现了有力助推。

开放型

紧扣我市发展战略定位

厦门法院不仅在全国、全省率先设立涉台法庭、自贸区法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机制,还发布了自贸区司法服务保障白皮书等有效举措。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海丝”战略支点、自贸试验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大局,在促进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同时,全方位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

诚信型

跨界协同破解执行难

把破解执行难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抓手,厦门法院有效推动市“两办”出台全市失信联合惩戒实施细则,将执行联动纳入文明创建和综治、绩效考评,推动市人大制定信用条例。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厦门中院与发改委等65个部门跨界协同,共建失信联合惩戒信息平台,应用全省法院88万条失信数据,全面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置产置业、投融资、高消费等行为,大力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为厦门信用指数排名全国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前列做出卓越贡献。

效率型

健全机制促“生病企业”回春

厦门中院围绕商事活动的效率要求,推进破产审判工作,健全企业救治退市机制,“妙手”促“生病企业”回春。以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试点法院”为契机,通过逐步规范内部衔接机制,多方协调政府支持,培育高水平破产管理人队伍,推行破产简易审程序,创设预重整、预和解等机制。

两年多来,厦门中院推动了21家被执行企业退出市场,涉及执行案件近千件、标的近20亿元,并成功审结了全省首例集团跨地区合并破产重整案、首例执转破再转和解案及标的最大的破产和解案等。“破产框架力度指数”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安全型

严守金融市场风险

为推进金融案件专业化审判,厦门法院设立专门审判庭和法庭,集中审理涉金融案件3967件。开展集中清理金融债权专项行动,妥善处理涉众型期货交易平台纠纷,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市场风险,特别是金融市场风险的底线。连续六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推动“放管服”改革,形成更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营商氛围。

市两级法院

多措并举创新 提升司法效能

厦门中院:

强化人才保障

一方面,为了加强破产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厦门中院在编干警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较强的法学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强化破产审判专业学习和调研,厦门中院加大对破产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的投入,派出法官参加“中国企业破产法论坛”等颇为知名的国内、国外交流活动。

2016年下半年,厦门中院积极推动组建全省首家、全国第四家市级破产管理人行业协会,为培育一支高水平履职能力的管理人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思明法院:设立并升级金融法庭

2009年,思明法院设立全省基层法院首个“审理金融危机引发案件专门合议庭”;2010年,思明法院回应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升级设立常态“金融合议庭”;2018年,思明法院在莲前法庭专门集中审理金融和互联网纠纷案件。

湖里法院:开展一网三平台改革

湖里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审判流程重塑,打造“易送达平台”,将立案、身份验证、诉讼费缴交等准备程序转移至线上自主完成。疏“送达难”之“堵点”,使得一个案件的送达周期缩短10天左右。

同时,为了减少审判资源的消耗,扫庭前准备之“盲点”,创立了“在线质证平台”,将证据交换、举证、质证、争议焦点归纳这一耗时耗力的庭审环节独立出来,移至庭前完成,打造“异步审理”新模式。

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庭审,切实降低诉讼成本及门槛。让当事人通过一台上网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耳麦,即可登录网页参与庭审,达到足不出户完成诉讼,让司法救济真正“可接近”。

集美法院:创“法律魔方”要素审理平台

2017年7月起,为推进类型化案件的要素式审理,集美法院开始研发“法律魔方”要素审理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建成, 具有全面性、实用性、规范性、和效率性四大特点。平台内涵盖7种案由,整理了案由案件审理的固定要素约150个,形成要素信息库。

翔安法院:融合多方力量参与“解纷”

翔安法院于2017年9月确立了“诉前带动、多元解纷、繁简分流、审判辅助”的改革思路,创立“诉前六步工作法则,五种力量共同参与,一个平台运行管控”的“651”诉前解纷模式。

在线下重塑诉前解纷流程的同时,翔安法院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研发“好厝边”诉前案件管理平台,涵盖预立案、诉前送达、诉前调解、诉前调查等多项诉前案件流程管理功能。

案例

一个鲜活案例的出现,就是一次营商环境的优化。市场经济的活力与法治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人民法院必须为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让市场主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厦门中院

创新“执转破”机制

审结多起全省首例

近日,厦门中院裁定终结厦门福也餐饮服务合伙企业破产程序,创新运用“三合并”简化审理机制,仅用40天审结全省首例网络众筹企业执行转破产案件,为全省法院执转破审理时限最短的案件,一举化解执行案件21件。

在另一起案件中,厦门中院裁定批准厦门亲亲服装有限公司重整计划,终止该公司重整程序,顺利审结全省首例执行转破产清算转成功重整案。有效化解112件执行案件,标的额达3.375亿元。

通过找准路径,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积极适用“预重整”机制,为清算程序向重整程序转化奠定基础。同时,积极发挥民间“债委会”作用,为破产程序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思明法院

法官“头脑风暴”

寻金融案件突破口

近日,思明法院集中受理了23起建行厦门分行起诉贷款客户的系列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这批案件涉及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推开的网上授信金融快贷业务——“快E贷”业务。

该类业务与传统金融信贷业务不同,小额贷款申请人不需要到银行柜台签订书面合同或提交纸质资信材料,只需要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提交申请即可在通过审批后获得贷款。这一业务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具有全流程个人网络自助操作、无客户纸质签字等特点。但一旦发生纠纷,前期的无纸化和便利度,便转化为举证上的困难。由于银行无法提供双方签字盖章的书面合同,难以证明诉求。

思明法院及时组织专业法官会议集体讨论,提出以网络贷款申请流程公证的创新思路作为突破口。通过法院与金融业联席会平台,指导银行向专业公证机构申请证据固定公证,对“快E贷”业务从注册、申请、审批到获取贷款和转出资金全流程进行公证。

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对此高度重视,组织专人来厦调研,决定将本案确定为建行总行的创新经典事例,并组织全国业务培训会,在全国建行系统推广。

声音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规划处处长何帆:

“我有三个没想到”

“我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厦门在全国各城市营商环境评价中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而厦门法院在工作中能对接第三方评估机构,强化了工作成绩的客观性;二是没想到厦门法院对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指标的研究如此深入细致,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三是没想到厦门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如此之高,两级法院都建成了有特色的信息系统,创新工作稳妥有序,司法效能得到极大提升。”



版权所有: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84号

Add:NO.84, HuaLin Road, GuLou Area, FuZhou, China

邮编/Zip Code:350003 电话/Tel:+86-0591-58698500 传真/Fax:+86-0591-58695800 闽ICP备15008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