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优势,对标新加坡等先进港口,连续印发《厦门港口对标先进工作方案》《厦门口岸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做大做强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工作方案》《厦门片区拓展国际集拼工作方案》等多个工作方案,厦门自贸区管委会、港口管理局、发改委、厦门海关等部门共同打出“组合拳”,大力度、精准化提升厦门港口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标箱,全球排名比上年提升1位,至第14位。2018年,厦门口岸平均放行时间为84.83小时,排全国十大口岸第4位,较2017年压缩22.2%。目前,厦门口岸的政府性收费已为大陆沿海主要港口最低的城市之一。
按照各项工作方案,至2018年底,厦门自贸片区将切实有效地规范厦门口岸非政府性收费情况,力争降低非政府性收费20%,压缩通关准备、货物提离时间1/3。同时,积极建设东南亚国际集拼中心,以港务物流国际集拼业务试点为突破,争取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口岸。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平台建设方案》,厦门将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政策和对台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平台。
找准瓶颈,市场化破题
不久前,厦门口岸进出口集装箱货物“全流程阳光服务”清单正式发布,该服务向企业推出涵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信息的阳光价格清单,并通过进一步压缩和合并相关收费项目,使口岸常规收费项目的整体价格降低了30%。
“全流程阳光服务”由市场主体——中国厦门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推出,从非政府性收费部分切入,为进出口企业的降本增效拓展了新空间。据初步估算,这一举措的实施,每年预计可为厦门口岸的企业节约进出口成本约3000万元。
“厦门口岸外贸进出口收费按收费主体分为政府性收费和非政府性收费,其中非政府性收费占比超过90%。”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7年7月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同市财政局、港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研究出台政策降低货物港务费和港口设施保安费等,每年为外贸企业新增减负近亿元。然而,由于政府性收费在整个口岸收费的占比较小,对收费调节的作用仍不够突出。本轮降本增效工作,厦门找准突破瓶颈,将侧重点放在规范引导非政府性收费部分,制定相关方案,从源头助力降本增效落到实处。
以“全流程阳光服务”为发力点之一,厦门自贸片区在充分调研市场和企业的基础上,由港口、商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港口、货代、船代等行业协会强化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厘清收费种类、费率,参与发布行业收费参考价指导意见等工作,形成市场化联动发展合力。
同时,建立分管自贸试验区和港口的两位市领导双牵头、各口岸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争取厦门口岸台湾、东南亚货物过境运输和国际中转集拼试点口岸,加快相关要素集聚。
“降本不是无限度地将收费降到最低,而是遵循市场规律,寻求企业效益和降费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并通过对标先进,追求横向的比较优势。”厦门港口协会会长、厦门自贸片区专家库顾问陈鼎瑜介绍说。目前,厦门港口协会的110多家企业正以龙头带动的方式,推动降本增效。
搭建平台,智能化加速
在繁忙的厦门自贸片区东渡港区,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集装箱车穿梭往来。过去,集装箱车通过码头闸口,全部流程要依靠人力完成,每个闸口都要专人值守,车队还常常因为等待调度排起长龙。
如今,借助国内首创的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即可实现全港物流信息无缝联接,码头闸口由人工交接查验转为系统自动识别,司机只要扫码,车号、箱号、箱况、重量、司机信息等就会被一一采集,随后闸口控制系统生成的单子会为司机“指路”,并自动放行。
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将每辆车的通过时间由原来的96秒压缩到26秒,通过效率提升了3倍。目前,平台已对接12家船代、48个堆场点、物流企业459家、注册车辆9530辆,每年可为港口物流生态圈参与方节约成本1.28亿元。
“降费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提高港口的通关、物流效率,以及服务水平,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平台化和智能化为抓手,片区正着力打造智能港口。
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该平台实现了船舶进出口岸、跨境电商、一般货物报关报检、港区货物进出和转关货物等口岸主要通关业务的“一个窗口、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直接服务各类口岸外贸企业近6000家,日均处理单证26万票,平台报关率99%、报检率100%,数据申报简化率达33%,申报效率提升50%以上,船舶申报时间由原来的36小时缩短为最快2.5小时。
“与过去相比,现在企业在‘单一窗口’平台上便可预约海关查验,也可实时查询状态,待港区接受申请并调柜完毕后再安排人员至现场配合海关查验。企业在海关和港区间往返的次数由原来的4次缩减为1次,每次可节省查验环节人工耗时2小时。”柯达(中国)图文影像有限公司物流处经理刘亚红说,作为一家在厦门扎根了十余年的外商合资企业,企业的产品出口比例达到了80%,“降本增效”带来的通关贸易便利化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先行先试,信用化护航
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企业物流、通关等方面的作用,是厦门自贸片区推动降本增效、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又一创新探索。
目前,厦门已上线港航企业社会信用管理平台,建立基于企业地理定位的简捷明了的可视化港口信用管理平台。采用管理部门考核与第三方评价机构考核相结合方式,在全省率先启动水路运输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完善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7年厦门港225家港航企业中有104家被评为AA级企业,成为首批厦门港“守信红名单”。
变信用等级为“政策红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厦门自贸片区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去年7月,厦门片区率先在全国实施集装箱船舶服务承诺,此次服务承诺将惠及每年进出口厦门港的数千艘集装箱班轮,包括船舶直靠保障、船舶作业效率保障、拖车进出场效率保障等多项涵盖集装箱码头作业的最核心内容。
比如,承诺为正常窗口时间范围内抵港的船舶提供泊位直靠服务;承诺进出场拖车平均提/卸箱服务时间低于30分钟;在船舶作业效率保障方面,当单船次装卸量越高,码头承诺的作业效率越高等。服务承诺首次引入补偿机制,形成承诺闭环并落实到具体船次,创新了码头作为服务供给侧为客户提供单边有利的模式,集装箱承运人满意度指数排名全国第二。
“借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我们也在探索建设厦门口岸服务经营企业收费透明公开平台。”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以透明化的机制倒逼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经营服务,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将是推动降本增效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有助于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