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海沧港区内的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马力/摄
“以前报关没有个一两天是办不完的,需要往返于码头、海关、检验检疫等各个现场,光报关单就厚厚的一摞。”8月4日,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口岸联检中心,工作人员陈芳芳对记者说,“现在只需电脑录入一份单子,几分钟就轻松搞定。”
便利来源于改变。陈芳芳口中的便利,源于厦门自2015年创新开展的“单一窗口”实践。所谓“单一窗口”,是指企业通过统一信息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处理结果通过单一平台反馈给申报人,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信息平台由关检、商务、发改、财税、港航等36个部门共同建设和运营,87项应用服务目前已上线运营65项,申报效率提升了50%以上,进出口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船舶滞港时间由原来的36小时缩短为最快2.5小时。
2016年,厦门口岸率先全面实现进出口一般货物、国际运输工具、跨境电商商品、国际邮件快件、出入境人员等检验检疫业务100%通过“单一窗口”申报。陈芳芳告诉记者,仅去年,厦门口岸已有10150家进出口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实现检验检疫申报,“从早前的人工跑单到现在的全程电子化作业,出入境货物重复申报项目减少30%,纸质申报单证平均减少250多页。”
2017年以来,平台又先后实现出口退税功能和自然人平台自主报关,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出口退税功能、全国首个自然人可以直接自主报关的“单一窗口”(已有1.7万多人注册个人邮件自主报关)。目前,平台的报关比例为97%,报检比例达100%,位居全国首位。平台用户数5600多家,间接服务企业2.6万家,平台日单证处理量突破11万票,月近300万票。
“平台已经覆盖厦门整个口岸,并复制推广到泉州、漳州、龙岩等周边地区;与台湾地区关贸网路实现互联和数据交换,与新加坡‘单一窗口’实现船舶信息互联互通。”陈芳芳说。
“单一窗口”平台成为海关总署全国口岸“互联网+自主报关”首个试点,被国家质检总局向全系统复制推广,这种模式被称之为“厦门模式”。
在厦门片区,与“单一窗口”智能平台并驾齐驱的还有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是中国第一个全智能、安全、环保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堆场与码头岸线平行布置的自动化码头。码头大部分功能均由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控制操作一系列自动化机械设备完成。”8月4日下午,厦门市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毅鹏对记者说。
今年的5月27日,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举行全球首艘超21000标准箱的集装箱巨轮“东方香港”号首航工作启动仪式。这是现时世界最大级别集装箱船首靠厦门港,创造了中国首个全自动化码头第一次承接全球最大型集装箱船舶首航作业的记录。
“码头自2016年3月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实现安全零事故,箱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速亮眼。”陈毅鹏说。
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是全球首个无内燃机驱动设备作业的码头,码头内所有集装箱的搬运均采用市电驱动,自动导航运载车首次采用锂电池动力,将200ah(安时)级大载荷运输车辆采用电池驱动变成现实。“厦门远海全自动化码头打破了传统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水平运输方式,将码头装卸完全置于轨道上,采用电源驱动,较传统码头节省能源25%以上,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绿色环保。”陈毅鹏表示。
陈毅鹏告诉记者,远海自动化码头大部分功能如集装箱装卸、堆存等,均由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控制操作一系列自动化机械设备完成,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全自动化码头系统。
智能识别、精确定位、作业安全等原来需要由操作人员执行的工作,现在全部需要由智能传感器自动实现,并且需要确保在港口恶劣的工况下稳定、精确、实时的工作,这对自动化码头的智能系统来说是一个现实的考验。这些原来由人工进行的操作,能被智能传感器取代吗?精准程度可信吗?
基于这样的疑问,陈毅鹏说,项目施工方上海振华重工在厦门远海码头的3台自动化双小车岸桥(STS)、16台自动化轨道吊(ARMG)、18台自动导航运载车(AGV)等设备中,选择了SICK的激光扫描仪为自动化码头的高效安全运作保驾护航。
“对于自动化码头,自动操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于,港机设备需要有一个智能的‘眼睛’替代驾驶员实现对集装箱轮廓的识别。并且,这个识别过程在任何符合港口作业规范的天气条件下,都必须稳定可靠的工作。”陈毅鹏说。
“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不仅是中国首个、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也是中国首个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陈毅鹏告诉记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