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举办国际海洋论坛、海洋专题展览和海洋文化活动等系列活动
厦门获批“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海洋经济交出抢眼成绩单
来自全世界的声音在这里汇聚,来自全世界的手在这里握紧,厦门再次迎来了一场全球瞩目的海洋盛会——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将于11月4日至10日在厦门市举行。
厦门国际海洋周作为全球唯一以“海水”为主题、集国际海洋论坛、海洋展览洽谈活动和海洋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年度国际性海洋盛会,如今已经成为沿海各城市、海洋各界以及国际社会对话、交流与合作的重量级平台。
今年的海洋周主题为“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新愿景新格局”,包括国际海洋论坛、海洋专题展览和海洋文化活动在内的系列活动由商务部、国家海洋局、厦门市人民政府等10家单位主办,中国-东盟中心、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等24家国内外单位参与协办,从海洋周活动设置的种种细节来看,今年的国际海洋周,更深地打上“一带一路”的烙印。
风从海上来。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近年来,厦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千亿产业链,海洋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在2016厦门国际海洋周召开前夕,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在国家海洋局、财政部开展的“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中,经过两轮激烈角逐,厦门从全国22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与福州、青岛等8个城市共同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十三五”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这也意味着厦门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发展地方的海洋创新事业。
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厦门市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工作,近年来持续不断向产业输送资金、人才和政策“红包”。今年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海洋与渔业局与市财政局展开了示范市申报的各项工作。记者日前从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不仅我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的正式批复,推荐的项目库中高达90%的项目也同时获得了通过,总体来看,这些项目都是我市结合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特点精挑细选的优质项目,主攻方向为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高端装备。“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从产业、创新、就业、机制模式等四方面发力,推进建设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孵化集聚创新的项目,从而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我市海洋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屡创佳绩
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的目标,我市实施“一核引领、两翼拓展、环湾统筹、南北依托”的海洋产业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努力打造美丽海湾、浪漫海岸线和璀璨海岛,近年来获得东亚海岸带综合管理政府管理杰出成就金奖、可持续发展杰出成就奖、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等荣誉,被列入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我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实现总产值1890.56亿元
2015年,厦门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实现总产值1890.56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增加值498.21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比重的14.4%,比较上年提升0.7个百分点。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0.65:30.40:68.95,我市海洋经济形成了以海洋第三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厦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厦门市海洋经济之所以能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科技创新。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厦门起步早、发展快,以深厚的根基和快速的成长不断谱写海洋发展新篇章——2012年,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在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四个海洋经济试点省开展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我市成为首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实施海洋经济专项项目119个,落实各级财政扶持资金5.32亿元,实现新增产值58.3亿元,培育龙头企业20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0余项,新建生产线62条、制定标准43项,有效带动了我市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国家海洋局“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工作会议上,厦门作为唯一典型发言城市,在现场介绍了管理经验。
据测算,厦门每平方公里海域创造经济增加值1.28亿元,这个数据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厦门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发展条件的特色道路——海洋产业优势明显,厦门获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临海工业、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为主体的海洋经济体系。“十二五”期间,海洋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4.5%和21.1%,初步形成以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物种资源开发为主的海洋生物产业链,建成以高端船舶制造、游艇设计、材料研发为主的船舶工业基地;海洋创新平台得到了完善,厦门拥有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涉海科研机构8家,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17个,其中涉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工程中心4个。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高等院校涉海专业学生近5万人,全市从事海洋研究人员3000余人。建设厦门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实现“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作,推动涉海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交流不断深化,近年来,厦门与海丝沿线国家联合开展海洋科技攻关、生物研究,争取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加强与东亚海环境管理区域项目组织合作,通过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将创新示范成果推向东盟和东亚。
“十三五”再次扬帆起航
如果把厦门海洋经济比喻成一艘正在高速向前行驶的大船,那么科技手段无疑就是支撑这艘大船前行的引擎。毫无疑问的是,未来五年,厦门将加大力度在海洋科技创新上继续做文章,为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好基础。根据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要求,结合《厦门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的实施,厦门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要素资源集成、多元化财政支持、海洋金融产品开发,继续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在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培育一批海洋经济创新型的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园区和集聚区,促进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形成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良性发展格局。
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搭建平台
作为首批获评的“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目前我市上下已积极行动起来,为我市各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搭建框架与平台。首先从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入手,“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加大发挥厦门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厦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监管小组监督机制,加强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对项目的监督管理与工作指导;依托市财政审核中心强化预算把关,依托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执行项目日常管理,并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监督;依托厦门市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项目进度的督办。
其次从要素资源的集成入手。我市各部门通过统筹资源,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重点促进政产学研金一体化,推动科技要素集成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项目策划生成、进度控制、资金控制、验收归档等管理制度;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带动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广泛投入海洋产业。通过统筹产业园区、基地各要素资源,形成产业集群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新型智库,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提升软实力,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对企业和科研单位的项目发展而言,来自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未来五年,我市还将进一步丰富对海洋创新产业的支持方式,用好财政资金,以项目形式进行补助,引入“以奖代补”的模式,开展开发性金融,积极争取贷款贴息政策;创新海洋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海洋产业,由省、市两级财政各出资2500万元,成立海洋产业创投基金引导基金,并开展“海洋助保贷”业务;搭建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建设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打造海洋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构建海洋创新联盟。
实现海洋经济占全市GDP比重逐年增加
到2019年,厦门将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占全市GDP比重逐年增加的总体目标,海洋生物产业产值121亿元、年均增速20%,海洋高端装备产值68亿元、年均增速21%;形成产业聚集区4个,中高端产业链达到14条,海洋龙头企业达到20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达到320家、上市企业达到10家;建成或改造生产线21条,开发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类新产品达到30个。创新目标为新建平台8个,新增企业研发中心8个,新增研发投入15.6亿元;申请专利100项,申请标准14项,实现成果转化50项。就业目标为新增就业7000人,新增重点产业就业人数2400人。机制体制创新目标为建立健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协调和监管工作机制;创新海洋创投基金和“助保贷”等海洋金融产品,推进开发性金融试点工作;依托国际海洋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等各类展会、媒体和平台,推动成果、资金、项目有效对接,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建设海洋双创基地、产业园区,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项目监管模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经验。
重点发展方向
壮大海洋生物产业
在海洋生物产业方面,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产品附加值低,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明显,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磅海洋药物的短板,我市将围绕扩大海洋药源微生物、生物资源,布局“海洋微生物资源发掘、农用制品研发及共享服务”等平台项目,重点解决海洋药源微生物、生物来源不足的问题,为下游的深度研发、利用提供保障;同时围绕海洋生物产业链条,搭建“厦门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创业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围绕产业孵化集聚创新,搭建“厦门海洋生物产业社区”;积极鼓励海洋新药、制品创新创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扶持“海洋工具酶的开发与产业化”等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争取在海洋新药、高端制品上有所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基础上,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扩大规模,逐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核心竞争力,重点扶持“高产海洋微藻生产三种形态DHA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等示范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品,培育一批海洋经济龙头骨干企业。
打造高端装备
制造业产业链
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方面,我市将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核心部件和技术垄断,通过“海洋立体监测传感器与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重点解决海洋监测装备、快速检测技术、海警执法高端成像装备等核心装备和部件研发,打破其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推动产业升级、重点打造高端装备,提升产品层次,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海洋生态环境智慧化观测装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推动产品线加速向高端产品、高端配套延伸,推进其产品的换代升级,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