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务委、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日前联合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自7月15日起,上海自贸区开始启动“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工作。这是从7月7日召开的2017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贸易调整援助”起源于1962年美国贸易拓展法,旨在对因进口增长而造成损害的产业及工人提供援助,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因贸易而产生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促进受冲击产业及工人通过积极调整和利益补偿恢复竞争力,并先后在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或经济体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上海在国内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引入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标国际贸易投资最高标准的又一重大制度探索和创新。
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表示:“因贸易环境变化影响受损的企业可以申请援助。”根据《试点办法》要求,对企业实施贸易调整援助将以技术援助为主要援助方式,并由实施机关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向企业提供。援助方式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调整过程中,在市场推广、检测认证、国际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研发、信息化水平提升、风险管理咨询及培训、出口信用保险、供应链管理及融资、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协助。同时,对于企业通过援助开展实施经营调整计划的期限暂定为2年。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本市企业累计遭受全球贸易摩擦案件影响数量达740余起,仍在实施措施的达445起,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长期困扰和冲击。
昨天的论坛上,市商务委还发布《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2016上海产业安全预警年报》(以下简称《年报》),《报告》和《年报》分别披露,2016年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为118.91,较2014年上升4.1%;本市产业安全总体良好,其中,集成电路、通信制造、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以及会展业、软件业安全形势较为稳定。同时,船舶产业受船企在造船只改单或弃单、库存积压等影响,产量和主要出口市场规模均较上个5年连续走低。精细化工产业由于受到上游石油化工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及在国际市场中受包括贸易调查、技术性贸易措施不断增加的影响,对外出口不稳定性加大。
《报告》《年报》连同《试点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本市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试点为基础的、对接国际通行贸易投资规则的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安全预警制度和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制度已初步形成,对下一步本市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实现外贸回稳向好、由“大”向“强”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届论坛由市商务委、上海社会科学院、新经济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举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