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市民采购年货、休闲观光的重要一站便是前海,前海港货中心10分钟一班的接驳车总是座无虚席。港货中心的货物品种多了,顾客人流量大了,这背后是前海在深港合作、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经贸规则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探路。
市委常委、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12月23日召开的“2016年度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务虚会”上强调,前海蛇口片区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走向全球的平台,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以制度创新和深港合作为重点,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各部门发现问题不能畏难,要主动及时协调、沟通、改进。
“全面提升年”站上新起点
前海蛇口片区将2016年定为“全面提升年”。全面提升就意味着大动作,就是全面推动新城建设、制度创新、深港合作、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深化对片区发展定位的认识,“精耕细作、精雕细琢”,“打造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田夫说,前海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以感恩之心、先锋之志自勉自励,先试先行、攻坚克难。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蛇口片区分别经过六年、一年半的探索发展,已经形成了发展的基础、路数和方法,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经济指标的数字是最直观的体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前海蛇口片区已有4.57万家企业开业运作,预计年底将有4.77万家企业实现开业运营;前三季度,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1057.08亿元,同比增长36.4%;区域经济在千亿能级上仍不断跃升,年内有望突破1400亿元;1-11月,实现税收收入255.11亿元,同比增长54.3%; 1-11月,合同利用外资49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77.4%,占全国自贸试验区总量的42.5%,在全国自贸试验区中排名第一,分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1.9倍、2.6倍、5.3倍;实际利用外资35.9亿美元,同比增长75.2%。
前海蛇口片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区域。田夫表示,1000多亿的经济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前海蛇口片区GDP和税收已经超过部分省内地级市。
金融业为核心高端要素集聚
华丽的数据背后有着坚实的基础。据悉,前海蛇口片区入驻企业已开业的4.57万家中,包括汇丰集团、瑞士信贷、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投资设立企业170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设立企业483家,纳税过千万企业276家,注册资本金最大的中国风险资本公司达1000亿。前海特别实行了总部企业认定和扶持,今年认定的34家总部企业,贡献税收占比超过前海总税收的10%。
金融业是前海的特色。截至10月底,前海蛇口片区累计注册企业115537家,注册资本合计57382.10亿元,其中金融企业48504家,占42.15%,注册资本合计40092.27亿元,占69.87%。1-10月新增金融业企业17472家,同比增长12.90%,新增注册资本14798.17亿元,同比增长54.36%。前海金融企业业态丰富,包括证券、期货、银行、保险、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额贷款、信用担保、要素交易平台、各类股权投资等机构。1-10月,前海金融企业税收88.32亿元,占全部企业税收比重36.60%。
目前,前海蛇口片区已形成以金融为核心,产业结构优化,高端要素集聚,经济活跃度高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15-2016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以制度创新为侧重考察点,指数显示,前海蛇口片区在制度创新方面,与上海自贸试验区同属第一梯队,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
据悉,前海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推进政府治理经济方式改革,以商事登记制度为核心推进投资便利化改革,以大数据为支撑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负面清单”为核心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智能化通关为支撑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核心推进金融业务创新,以国际化法律合作为重点推进法治改革。
自2015年4月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以来,前海高端规划,先试先行,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搭建自贸制度创新体系,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超过200项。其中,2016年推出98项制度创新成果,58项全国领先或首创,37项纳入全省复制推广。已编制完成88项创新案例,覆盖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深港合作、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等方面。前海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产业快速集聚,产业快速集聚推动前海跨越式发展。
明年力推前海“三大指数”
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之际,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指数、投资便利化指数和跨境金融指数发布,将自贸区的创新和改革用客观量化指标来反映,综合评价了广东自贸区贸易、投资和金融环境发展状况。测评结果显示,与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前相比,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和跨境金融“三大指数”涨幅分别达到27.53%、42.08%和62.17%。专家认为,这一数据显示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金融领域开放、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中,跨境金融指数重点测评了前海跨境金融发展状况,前海跨境金融指数2014年为2847点,2015年上升至4617点,涨幅62.17%,是“三大指数”中涨幅最高的指数。12月15日最新发布的前海跨境金融指数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该指数已增至6271点,增幅较2015年末达35.82%,并呈现继续快速上升的趋势。
指数的大幅度增长,前海深港两地双向本外币跨境贷款业务、双向发行人民币债券业务、双向本外币资金池业务和双向跨境投资业务等均已打通。前海率先推出的面向香港银行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迄今备案金额已逾千亿元,累计提款额364.57亿元。
田夫表示,除了前海跨境金融指数,明年还要研究制定前海贸易便利化指数,有别于省自贸试验区,该指数重点评测前海和香港之间的贸易;研究制定前海法治环境指数,对标香港国际化法治环境。田夫指出,指数不宜滥发,要保证专业性,也要给非专业人士以指引,让老百姓看得懂,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获得感”。
安全发展是前海的生命线
田夫多次强调,对前海而言,安全发展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和底线。
建立前海企业信用画像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风险排查是前海一大创新。在“一条例两办法”界定的权限之下,积极通过局属数据公司、前海企业信用画像系统等途径归集工商注册、税务、社保、公安等多维度数据,对前海数万家注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隐患进行多维度系统性排查;借助顺丰速运、第一网贷、金信网银等第三方机构力量,通过速运寄件、大数据画像、风险模型刻画和等级评定等方式厘清排查重点。
前海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对在建项目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巡查和评估。仅8-12月,第三方巡查机构日常安全质量共巡查工程项目506次,每个项目检查频次每月3.67次,是全市平均0.9次的4倍以上。前海作为全市大型塔吊最为集中、开发强度最大、建筑工地最密集的区域,今年先后经历妮妲、海马两次强台风考验,实现“零事故,零死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