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注册企业要跑好几个部门交材料,费时又费力。现在1个窗口就可以全部办齐,真是方便多了。”近日,福建润尔心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女士在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指导之下,填写一份申请表后,当天便拿到营业执照。
企业办理证照,从“马拉松”转变为“百米冲刺”,得益于福州自贸片区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过去三年多,福州自贸片区努力在“国家试验田”和“制度创新高地”定位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不断优化福州片区营商环境,以创新促开放、以创新谋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树立“一照一码”改革范本
2015年4月21日,福州自贸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当天,一批以“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三码”形式的“三证合一”纸质营业执照及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从福州自贸片区发出。“最开始,虽然只是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集中在同一张证件上,但这已经迈出了登记制度改革的一大步。”马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科副科长叶青青回忆道。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仅20多天后,福州自贸片区在“一照三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注册改革。通过“统一受理、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实现由工商部门在营业执照上加载18位社会信用代码,税务和质监部门不再另行赋码。
“这项登记制度一推行就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叶青青介绍,在改革前,开办一家企业需要先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整个流程要填写多份申请表格,提交多套申请材料才能办妥,办下来需要15个工作日。改革后,企业只需向1个部门提交1份申请表格、1套申请材料,最快3小时即可一次性领取载有一个独立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极大简化了企业办理证照流程和材料。该做法成为全国实施“一照一码”的范本,于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
为全国推行“多证合一”提供福州经验
让数字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各个部门的信息渠道至关重要。为此,改革后的营业执照上加载一个18位社会信用代码,这18位代码涵盖了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全国组织机构代码、校验码等信息,被称作企业唯一的“身份证号”。
凭借这一“身份证号”,企业可以方便地在多个行政机关查询相关数据和办理各项业务,不仅有力地减轻了申请人的负担和奔波之苦,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行政成本。“这在福州自贸片区成立前,是难以想象的。”叶青青说。
改革范围越拓越宽,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3年多来,福州自贸片区陆续把涉企信息采集、记载公示、备案管理类证件整合到营业执照上,2017年实现“18证合一”,2018年正式启动实施15个部门“31证合一”,为全国推行“多证合一”改革提供了福州经验。
争取今年推出30项以上创新举措
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发展,从不会一片坦途。作为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者,福州自贸片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既不能突破现有政策的底线,又要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叶青青说,“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涉及多个部门,材料从要收到不收、手续从审批到备案……每一次改革突破,都为办事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赋予了福州自贸片区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自挂牌以来,福州自贸片区坚持对标国际规则,探索了从企业登记到项目投资审批、企业经营服务、企业注销退出的全链条便利化措施。创新实施“就近登记、全城通办”“自助出照”等便捷准入模式,核发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一照多址、集群注册、自主查重、简易注销”等18项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优良的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挂牌以来至2018年12月底,福州自贸片区共新增企业2.94万家,占全市新增企业数的17.4%,新增注册资本达到6199亿元人民币;新设外资企业982家,占全市新增外资企业数的38%,注册资本折合人民币667.9亿元。
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对标先进,以争当排头兵的姿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的主责主业,强化改革系统集成,争取今年推出30项以上创新举措,加快推动福州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